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






最近阿娜答的生日快到了,每次送的禮物都是衣服或是包包,今年想送點不一樣的,

就買一些好書當作生日禮物,先到網路上搜尋看看相關資訊,

看到好多網友推薦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

看到網友推薦到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書的樣式多元,就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

在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就可以取貨,貨到付款,真的好方便.

於是就在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啦!!!

商品網址: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






    獻給台灣人民的二二八事件見證

    台灣史必讀經典

    全新翻譯校註、豐富的史料




    《Formosa Betrayed》於1965年問世,是第一本詳細記錄台灣戰後史與二二八事件前因後果的書籍。雖曾於1974年由陳榮成先生等譯成中文在海外流傳,但直到1991年,台灣才有翻譯版。然因時空背景的限制,以至於有許多誤譯來不及更正。鑒於本書流傳與影響之廣,同時為促進對二二八歷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台灣教授協會因此重譯校註,以協助讀者對台灣史有更正確的認識。

















    • 作者介紹






      George H. Kerr(葛超智,1911-1992)

      1911年 生於美國賓州Parksburg的長老教會牧師館
      1935年 夏威夷大學藝術學碩士
      1935~1937年 在日本研究傳統藝術與歷史
      1937~194 1年 舊制台北高校、台北一中、台北高商英語教師
      1941~1942年 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
      1942~1943年 美國國防部「X島計畫」的「台灣專家」
      1943~1945年 美國海軍中尉、海軍軍政大學「台灣研究小組」(Formosa Research Unit)主持者
      1945~1947年 美國海軍副武官、駐台北領事館副領事
      1947年起 曾任教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夏威夷大學等校,教授日本、琉球、台灣等地政治歷史
      1992年 逝世於夏威夷









    • 譯者介紹







      詹麗茹(導言,第一~七章)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專事翻譯



      柯翠園(第八~二十二章)



      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英語教學碩士

      專事翻譯



      校註者簡介



      蘇瑤崇(導言,第一~七章)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何義麟(第八~十一章)



      日本東京大學學術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陳翠蓮(第十二~十六章)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張炎憲(第十七章,全書審訂)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儀深(第十八~二十二章)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目錄導覽說明








    • 重譯序一:扭轉命運、避免悲劇的用心........... 陳儀深

      重譯序二:台灣不可被出賣的警示.................. 張炎憲

      重譯校註本導讀............................................ 蘇瑤崇

      初譯序.................................................................. 陳榮成

      事件中心.............................................................. 魏德邁

      前言................................................................... 史卡拉必諾

      作者序(謝詞)................................................... 葛超智



      導言 邊境的傳統



      第一部 華盛頓的觀點(1941-1945)



      第一章 開羅宣言

      1942年華盛頓急忙填補空的檔案

      中國式的情報

      轟炸目標的相關文件與宣傳

      台灣的前途:備忘錄之戰

      「中國第一主義者」

      致命的開羅宣言



      第二章 X島

      鋪道行動:尼米茲計畫攻占台灣

      轟炸!

      誰該得到戰利品?

      1944至1945華盛頓觀點

      台灣新政府的權力鬥爭

      任命陳儀:蔣露出真面目

      蔣夫人家族與中國的經濟(1927-1948)



      第二部 中國人的接收



      第三章 1945年台灣的受降

      過渡時期的台灣

      九月的解放者

      在美國協助下中國的接收

      台北的「顏面」問題

      1945年10月25日正式受降



      第四章 穿著制服的美國人

      美國人的形象:「神之國」

      大家都注意著穿制服的美國人

      返台軍伕的心聲

      急需永久的駐台北領事代表



      第五章 奸商政府

      國民黨的貪腐部隊

      台灣人對國民黨軍的反應

      囤聚物資:高層官員的致富之道

      中國官員準備建設一個新台灣

      國民黨員在台充當「指導者」

      出賣接收後的日產



      第六章 陳儀之必要的國家社會主義

      壟斷的機制

      「假如你賣不掉產品,就賣工廠吧!」

      輪船與鐵路:島嶼世界的交通

      幕後的危機

      用別的方法瓜分台灣大餅



      第七章 不受歡迎的目擊者

      不會消失的台灣問題

      美國領事館的建立:一個精神分裂症的機構

      琉球人及其他麻煩的人

      中國人遭外國人批評的反應:「把真相弄清楚」



      第八章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及中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歷史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中國的奇特辦法

      形同詐騙集團的中國善後救濟總署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澎湖之役

      交通窒息

      公共衛生與社會福利的崩潰

      瘟疫與霍亂復發:現在這裡是中國了



      第三部 危機及餘波



      第九章 台灣的故事:覺醒的一年

      新政權下的法律與秩序

      議會制的政府與國民黨

      第一屆參議會與陳儀的對抗

      反對派領袖的崛起



      第十章 尋求認可

      調停:南京、東京、華盛頓或聯合國?

      台灣媒體推波助瀾

      美國應否負責?

      蔣氏夫婦訪問台灣

      美國的宣傳煽動不滿的怒火

      參議會第二次大會將危機帶近

      政府的「仇外」運動



      第十一章 慘案前夕

      火種是如何埋下的?

      台灣人究竟是兄弟、表兄弟、還是外國敵人?

      1947年不施行憲法嗎?

      台灣與上海危機

      二月的壟斷

      一份台灣人呈遞給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將軍的陳情書



      第十二章 1947年二二八事變

      公園內的屠殺及街上的暴民

      該如何善後?

      台灣人攻擊美國領事館

      3月2日:陳儀讓步答應改革

      3月3日:請求美國諒解



      第十三章 美國式的鄉鎮會議

      全島公眾意見總動員

      "星條旗之歌"的空洞承諾

      雪紅小姐與共產黨

      青年同盟與地方政治表達

      三十二條要求──台灣人要什麼

      改革──而非反叛



      第十四章 三月大屠殺

      出賣

      星期一早上陳儀對局勢的看法

      不受歡迎的外國人看到什麼?

      蔣介石對台灣事件的看法



      第十五章 餘波

      美國在台北的處境

      國民黨式的事件處理

      在美國的中國新聞通報及文宣

      南京美國大使館的情形

      外交癱瘓的開端



      第十六章 所謂「革新的行政」

      陳儀獲得犒賞

      魏道明夫婦的行政改革

      恐怖依舊持續

      魏德邁將軍到訪

      孫科:「美國領事館內有共黨奸細?」

      美國為台灣建立基地?



      第十七章 退守台灣

      如何重獲美國支持?

      蔣介石尋求保證

      給傳道團體的百萬捐款

      陳誠將軍部署台灣為避難所

      中國戲院:上演蔣大元帥「退休」戲碼



      第四部 台灣成為「自由中國」



      第十八章 轉捩點

      華府救了蔣介石

      台北,「中國的臨時首都」

      改革!再改革!

      蔣介石「復行視事」

      蔣介石被救,但受牽制



      第十九章 1950年代美國共和黨執政下的台灣

      代表問題──錯誤的代表

      麥克阿瑟訪台

      美國大使館對台灣的看法

      1957年5月攻擊美國大使館事件

      宣教士的素描



      第二十章 改革背後的真面目

      合作的代價

      拋棄自由主義分子

      杜勒斯的處理手腕

      直搗事實真象:康隆報告



      第二十一章 兩個中國?

      赤色中國的台灣

      北京準備解放台灣

      「小中國」──中國自由派人士的方案



      第二十二章 自由台灣

      追求獨立

      嶄露頭角的獨立運動領導人

      日本成為由蔣毛治下出逃者的避難所

      在東京的「臨時政府」

      海外的新聲

      正義的呼籲

      附錄一: 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於1947年3月7日向陳儀長官.

      提出的三十二條要求

      附錄二: 吳國楨上國民大會書(1954年2月27日)

      索引



















    重譯序一



    扭轉命運、避免悲劇的用心多年來我在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課,所開的科目包括「二二八專題研究」、「台灣民族主義發展史」,都要求學生細讀葛超智所寫《被出賣的台灣》。因為葛超智不但在1947年事變發生時擔任美國駐台副領事,是重要目擊者,而且離開職務以後持續關注台灣,主動遊說美國國務院或被動徵詢台灣事務,他本來只是根據國際法主張託管論,二二八(三月屠殺)事件則強化了他的台獨主張,恰恰反映了戰後台灣民族主義的起源。



    葛超智在《被出賣的台灣》的謝詞中說,本書在1958年完稿、1965年出版。該書很快引起一群留學美、日的台灣青年注意,他們群策群力把它譯成中文在1973年出版,由於校園間諜、白色恐怖當道,只由路易斯安那的陳榮成掛名為譯者。本書在台灣的公開出版(盜版不算),已經是解嚴以後的事了。



    本書吸引人之處不但在於議題重要、堅定的台灣主體立場,而且在於生動的文學筆法。例如葛超智描述他自己戰時在華府工作的經驗,發現國務院有不少中國問題專家罹患無可救藥的傳教士症狀(incurably"missionary",指他們不問是非偏袒中國),當他建議延遲或附加條件將台灣移交給中國,就被他們罵是帝國主義,「好像我建議扣留飢餓孩子的食物似的」;又如,二二八發生後的兩個禮拜,他看到四個年輕人被繩子綁在一起,眼中流露無言的申訴,衣衫襤褸的中國兵以刺刀頂著他們前行,「當他們看到我吉普車上所掛的美國國旗時,向我致了一個他所能做到的最漂亮的禮。最簡單的說,這就是出賣:台灣人向我們求援,我們卻以武裝和金錢資助國民黨人...。」



    既然在二二八的歷史,或是台灣地位的法律與政治論辯,本書都是重要的起點,我們這一代的知識份子一方面感謝陳榮成等前輩對台灣人社會的啟蒙功勞,一方面也發現一些翻譯的缺點,例如「長官公署」被譯成省政府,乃感覺有義務予以更正。就在我擔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2009-2010)的第二年,知道兩位協會成員的夫人柯翠園、詹麗茹,她們過去長期在美國的台灣人社團從事翻譯工作,於是請她們緊鑼密鼓,在2010年的秋天就譯好了。不過,有些是葛超智本人的錯誤、不是翻譯的問題,就需要專研台灣史的學者來校正、做註,例如第十四章開頭講到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原文Chang wu-tso,過去就被譯為張武佐。這部份校註的工作比較曠日費時,況且2010年的下半年我自己正在忙「八八水災口述史」,台教會也正在籌備「回顧社運二十年」的研討會,於是我只能把初步的譯稿交給下一任會長(張炎憲教授),由他來組織團隊予以完成了。



    葛超智在本書中曾經感慨地說:「台灣人的悲劇乃在台灣島離大陸不夠遠,以致於無法永久分離,以及無法擺脫外來勢力干涉他們拓荒式的生活。」本書的撰寫、出版、翻譯、校註當然都有想要扭轉命運、避免悲劇的用心。如今我們創立台灣教授協會的這一代都已經六十歲上下了,比起黃昭堂、陳隆志、戴天昭、陳榮成...他們那一代海外台獨運動前輩,常感覺做得不夠、不如他們,如今把這本經典之作《被出賣的台灣》重新譯校註,並予以闡揚推廣,或能彌補我們一部分的虧欠之情吧。



    陳儀深

    2013年12月







    台灣不可被出賣的警示




    葛超智(George H.Kerr)《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不只是描述1947年二二八大屠殺的歷史著作,更是啟發台灣人、影響台灣人深遠的作品。



    一、葛超智與台灣的關係



    葛超智與台灣的關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二次世界大戰前,他在夏威夷大學就讀時,受到日本學者蠟山政道的影響,1935年就到日本研究傳統藝術和日本史,而完成《Traditional Arts in Contemporary Japan 》。這時接受美國朋友的請託,1937年8月到台灣,擔任台北高校、台北一中、台北高商的英語老師,至1941年3月離開台灣。這是他首次來台,結交了許多高校學生,成為他日後的台灣友人。



    第二階段與台灣發生關係,是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美日大戰,他因到過日本與台灣,是首屈一指的「台灣專家」,被美國國防部聘為「X島計畫」的顧問。1943年被任命為海軍中尉,在海軍軍政大學負責「台灣研究小組」的工作。當時海軍打算跳過菲律賓,攻佔台灣,截斷日軍對南方的補給線。因此他的工作,主要是在收集情報,培訓佔領台灣之後所需的行政官員、翻譯官等人才。在「台灣研究小組」的努力下,海軍部出版《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九卷,以及《Civil Affairs Handbook-Taiwan(Formosa)》,並編輯日本語和台灣語的字典。後因麥克阿瑟的堅持,美軍採取攻佔菲律賓再攻占沖繩,而放棄攻佔台灣的計畫。



    第三階段則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5年10月24日,他隨美軍福爾摩沙聯絡小組(Formosa Liaison Group)再次來台,1946年6月又出任美國駐台北副領事,至1947年二二八發生之後,3月17日離台。這段期間,他親歷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之後,特權橫行、政治腐敗、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的局面,也目睹二二八爆發後,台灣菁英與民眾遭受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的慘狀。在事件中他因援助台灣人、同情台灣人,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為不歡迎人物,而被迫離開台灣。



    第四階段是他回到美國之後,對台灣的關心與對台灣人追求獨立的支持從不間斷,並著書立說,替台灣伸張正義。他前後在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任教,並屢次向美國政府提出應該重視台灣人權益的主張,但不被採納。後因麥卡錫主義的逼迫而移居夏威夷,專心著述。他一生未娶,晚年住進養老院,1992年8月逝世於夏威夷。



    二、原著與屢被查禁的譯本



    葛超智自1947年屢次向美國政府報告台灣現狀以及台灣人的遭遇,希望美國政府能幫助台灣人。但當時處於東西冷戰對峙中,美國為了對抗中國共產黨,採取支持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而忽視台灣人民的權益。葛超智的言論乃成為逆耳之言,而不被採納。因此他下定決心利用其豐富的典藏,如台灣人書信、報紙刊物、官方檔案和聯合國救濟總署等資料,將其近30年參與台灣事務的經驗,在1965年撰寫出版《Formosa Betrayed》,翌年又有英國版的出版。出版後獲得很大的迴響與討論,據說中國國民黨亦曾設法阻撓出版與發行。



    台灣人在1960年代之後,到美國留學的人數日漸增多,台灣人的社團也紛紛成立。至1966年全美九個地區的代表在費城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追求台灣的獨立。為了要讓更多台灣人瞭解二二八歷史,陳榮成乃邀請一群青年學生投入翻譯《Formosa Betrayed》的工作,歷經數年,終於在1974年完稿出版。這是海外台灣人運動的一件大事,因為閱讀了這本華文翻譯而覺醒者不計其數。但此書一直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准在國內銷售。



    中國國民黨雖然能以公權力查禁一時,卻無法永遠查禁下去。當1980年代黨外運動走出美麗島事件挫敗陰影而再起後,黨外雜誌紛紛出刊,不只揭穿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本質,打破了中國國民黨的媒體壟斷和政治禁忌,更進而探討台灣歷史文化的獨特性。因此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驅動下,《被出賣的台灣》被黨外運動者多次出版節譯本,並在黨外演講場上擺攤叫賣,造成一股旋風而被搶購一空,成為盜版的暢銷書,更影響日後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興起。不過也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可正式出售。至1991年李登輝總統啟動憲政改革,邁向民主化的腳步加快之後,前衛出版社取得陳榮成的同意,才正式在台灣出版全譯本,也成為暢銷書,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



    為了讓英文原著能夠繼續在海外發行,1992年林衡哲的台灣出版社依據英國版複刻出版原著。2006年,蕭成美將《Formosa Betrayed》譯成日文《裏切???台? FORMOSABETRAYED》在日本出版。蕭成美於1944年4月進入台北高等學校就讀時,就知道葛超智這個人。赴美留學之後,與葛超智通信往來,後購得其所藏台灣關係資料。1997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時,蕭成美又將葛超智所藏台灣關係資料轉給該館典藏。葛超智一生辛苦收藏的資料,終於回到他心之所繫的台灣。這是最好的歸宿,也是他留給台灣人最好的禮物。



    三、重譯校註的緣由



    葛超智《被出賣的台灣》華文譯本在台灣出版之後,引起台灣人很大的迴響,但因原書成書於1965年,其中部分資料是根據華文譯為英文。陳榮成等人在1973年據英文本譯為華文時,二二八官方史料尚未公開,二二八研究也尚未起步,因此有些專有名詞、人物與事蹟,在華文資料譯為英文,再由英文譯為華文之間難免發生錯誤。



    台灣教授協會有鑑於此,於2009年陳儀深擔任會長時,邀請柯翠園與詹麗茹兩位重新翻譯,譯槁完成之後,再經下任會長張炎憲邀請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與張炎憲等五位分別閱讀校訂,並加註釋,指出內容出入之處,以及作者在文本論述中所依據的史料原件,力求與現今二二八研究成果結合,使讀者閱讀時能從校註中獲得更多史實,瞭解當年實況。



    四、葛超智對台灣的關心與觀點



    葛超智在《FormosaBetrayed》扉頁上寫著「獻給台灣的朋友們--以紀念1947年3月事件......」。他親身目睹台灣人在三月被屠殺的慘狀,心中繫念著台灣人朋友的安危,所以撰寫此書,要送給苦難中的台灣友人,以紀念這場浩劫。他在書前開宗明義的這句話,已清楚表明作者對二二八大屠殺的痛心及對台灣人的疼惜與同情。



    全書共分成導言及四部分,計22章。第一部分敘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因對台灣認識不足,使得處置台灣歸屬問題時,無法考慮周全而忽視台灣人的意向。第二部分描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的種種不當做法,以及作者所觀察到的台灣人心由期待轉為失望、絕望的過程。第三部分說明二二八的爆發與台灣人被屠殺的情景。第四部分則敘述中華民國政府流亡台灣之後,實施高壓統治,控制言論思想,逮捕《自由中國》等反對人士的反民主行徑,並論及海外台灣人追求獨立的主張與作為。全書敘述的年代起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出書前夕。其中,以中華民國接收台灣至二二八爆發前後為全書重點,也是作者留給台灣最珍貴的紀錄。



    他認為美國辜負了台灣人的善意,並指出在1945年10月美軍抵達台灣時,台灣人就對美國人抱著好感;歷經中國接收後的社會亂象,台灣人希望美國能夠勸阻陳儀等違法亂紀的做為;在二二八遭受中國軍隊屠殺時,台灣人期待美國能夠幫助脫離苦海、自主自決。但美國政府或美國人卻以同情的態度看待中國,以傳教士傳布福音期待蔣介石,並在反共的前提下支持蔣介石,而忽視台灣人獨立自主的要求,和台灣人在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苦難。



    他以親身經歷,記載二二八時陳儀與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台灣民眾的實況,並指出陳儀的施政不照顧台灣人,大失民心而引起台灣人的憤怒和反抗。並根據當時台灣人寫給葛超智的書信,說明台灣人想要美國幫助,在聯合國託管下舉行公民投票自決。這種主張在當時雖然沒有得到迴響,卻影響了日後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的發展。葛超智的記載與官方檔案出入極大,在相關史料缺乏與中國國民黨論述觀點充斥的情況下,是探究二二八史實的重要參考資料。



    閱讀《FormosaBetrayed》之後,如延伸閱讀《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面對危機的台灣),就更能瞭解葛超智的台灣史觀。他認為台灣是個海洋國家,位於西太平洋的西緣與歐亞大陸的東緣,自古以來即為南北、東西交會之處。因此民族多元,有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和漢人,也因位居要衝,自十七世紀以來台灣即為列強爭奪之地。由於屢次受到外來統治者的支配,台灣文化呈現多元性,已與中國文化不同,而形構出台灣文化的特色。同時,台灣人也屢次反抗,形成分離主義的傳統,期望能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葛超智認為台灣的歷史發展與美國類似,美國處於歐洲的邊境(Frontier),也是個移民國家。移民遷入美國之後,逐漸形構有別於歐洲的美國文化,以及美國人不是歐洲人的認同。他認為台灣亦具有邊境(Frontier)的特色,台灣人在混血與適應環境中,開創出有別於中國文化的台灣文化,而具備海洋國家的特質。他更認為從海洋史觀看台灣,才能避免從中國看台灣的狹隘,也才能瞭解台灣邁向現代文明的努力與成果。



    五、影響台灣深遠的重要著作



    在戒嚴統治的年代,台灣人多是離開台灣到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留學,受到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禮之後,開始反思台灣,發覺台灣處於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非民主自由的國家,而逐漸覺醒,亟思改變台灣。



    在覺醒過程中,最令台灣人痛恨的是「被中國國民黨騙了」。一旦中國國民黨歪曲歷史、掩蓋歷史真相,不願讓台灣人知道自己的歷史文化的事實被揭穿後,台灣人開始步入追尋「我到底是誰」之路。



    葛超智《被出賣的台灣》能夠引起台灣人共鳴,深受台灣人喜愛,是因他揭穿了二二八的史實,使台灣人得以知道中國國民黨血腥鎮壓屠殺台灣人的實況,以及台灣人無知、任人宰制的命運。



    這本書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替台灣人打抱不平,說出台灣人的願望、控訴統治者的殘暴不仁以及讚嘆台灣人不屈不撓、追求獨立自主的事蹟。因此,1965年這本書出版之後,在海外台灣人之間廣為流傳,不只令讀者感同身受,悲歎台灣人的身世,更激發起台灣人意識,紛紛投入追求台灣民主獨立的行列。



    當我們在讚歎這本書能為台灣人說話時,更該讚佩作者葛超智。他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秉持良知、敢為弱勢者講話,指責美國重視現實利益,違背人權正義,犧牲了台灣人的權益,更批判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造成台灣人的苦難。因為他不向現實妥協的作風,使得他處處不討好,被美國的反共派和親中派排擠,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第二號仇敵,也被中國共產黨詆毀。但他不改初衷,一生關心台灣人,支持台灣獨立自主,認為違背台灣人當家作主意願與台灣獨立自主之路的就是出賣台灣。



    從1974年陳榮成等首次翻譯出版,到2013年台灣教授協會出刊重譯校註本,相隔40年,二二八平反運動已獲得相當成果,二二八已可公開研究,蔣介石也被認為是鎮壓屠殺台灣人的元凶。這些成果雖然令人欣慰,但想到台灣仍然處於被中國侵吞的危機中,就更懷念起葛超智寫這本書的用意,台灣不可被出賣,台灣人要堅持理想與信念,建立自己的國家。



    《FormosaBetrayed》重譯校註本能夠出版,應感謝陳榮成等前輩的譯本,因為有這個基礎,我們才有機會重譯校註。感謝蕭成美先生提供George H. Ker r的個人照,以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提供1966年英國版和葛超智名片,更要感謝柯翠園和詹麗茹的重譯,以及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的參與校註,尤其是蘇瑤崇提供George H. Kerr的史料原件與相關資訊。最後,感謝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及執委會的支持,才得以順利出版。



    張炎憲



    重譯校註本導讀



    一、重譯校註緣起



    《Formosa Betrayed》是第一本詳細紀錄台灣戰後史與二二八事件前因後果的書籍。這不只是外國人對戰後台灣發展的觀察,更是當事者戲劇性人生的紀錄。加上直接描述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與暴行,往往帶給讀者二二八事件鮮明事實的震撼。



    由於葛超智的春秋筆法,對一般讀者的影響,本書遠遠超越其他有關二二八事件之論作。親國民黨者,因他揭露難堪的歷史事實與親台灣獨立的立場,而恨之入骨。但許多台灣年輕一輩,正是受到其書的啟蒙,才認識到國民黨政府不仁不義的暴行而覺醒,轉而思考台灣前途與支持台灣獨立。



    本書問世於1965年,正值美國中國政策從保蔣轉向親中去蔣的發展中,提供政策辯論之第三種聲音,受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注目。然而不只本書為英文,當時台灣正值戒嚴時期高峰,台灣讀者根本無緣得知。至1974年才由陳榮成先生等譯成中文在東京與紐約出版,但在台灣仍是禁書。1980年代台灣只有黨外節譯本非公開的流通。直到1991年,才由前衛出版社發行完全的翻譯版。但當時實有其不得已的時空背景與限制,以至於書雖出版,仍有許多誤譯不及更正。



    台灣邁向民主化之後,台灣史倍受重視,本書譯本的影響也從一般讀者擴及於學術界。鑒於本書流傳與影響之廣,同時對該時代歷史更廣泛的理解,是以有重譯校註之議。而為協助讀者對本書背景與葛超智更深入認識,是以為此說明。



    二、葛超智生平簡介



    美國前駐台副領事葛超智先生(G e o r g e H . K e r r ,1 9 1 1 - 1 9 9 2),1 9 1 1 年1 1月7日生於美國賓州派克斯堡(Pa rkesbu rg)小鎮長老教會的牧師館,大學讀哲學系,畢業後,拿到燕京大學獎學金,原計劃留學北京,但中途到檀香山後,決定先修完碩士後再留學。1935年拿到夏威夷大學藝術碩士後,前往日本留學。



    之後,代友人履行台北英文教師的合約,1937年8月他來到台灣教書,先後任教台北高商、台北高等學校,直到1941年3月底,離台回美。不久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變,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當時他認為台灣將捲入戰場,因曾長期待過台灣,考量自身經驗或許對美軍有益,遂於1942年1月毛遂自薦。獲陸軍邀聘,在五角大廈軍事情報部日滿支局(The Japan-ManchuriaBranch of Division of the Military Intelligence)任陸軍文職「台

    灣專家」(Formosa Specialist)工作,從事各種台灣軍事情報的分析、戰略與軍事計畫策定。19 43年底,尼米茲將軍計劃進攻台灣,調他自陸軍文職轉任海軍軍職,官拜預備役上尉(Lieutenant,USNR,1944-1945),到海軍軍政學校(The U.S.Naval 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工作,在傑賽普先生(Dr. Philip Jessup,1897-1986)協助下,成立台灣研究小組(Formosa Resea rch Unit),訓練占領台灣時的軍政治理人員,及編寫相關台灣民政手冊。



    戰後,他以海軍武官助理(Assist a nt Nava l At t a ché)派駐重慶大使館;同年10月2 4日代表海軍隨美軍駐台代表團(Formosa Liaison Group)到台灣,見證中國政府的接收。1946年初美國欲在台灣設領事館取代美軍代表團,徵調他任副領事兼經濟分析員。二二八事件國民黨開始殘酷鎮壓,因他人身安全遭到台灣當局威脅,被大使館召回,於3月17日離開台灣。



    這時期的見證與經歷,構成本書《Formosa Betrayed》的基礎。離台後,他沒有機會再踏上台灣一步,然而與台灣之機緣與感情卻從未間斷。從1947至1956這段期間,他在華盛頓大學、柏克萊大學及史丹佛大學等大學任教,教日本史、台灣史與琉球史。1956年因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他離開史丹佛大學。



    之後投入著書,先後完成琉球史與台灣史的書稿。最早出版書籍是1958年的《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



    他的台灣歷史書稿分為兩部,一為「Formosa: an Island Frontier」,這是以海洋史觀與美國「邊境(F r o n t i e r)理論」,探討台灣開發至日本統治時代的歷史。第二部即本書《Formosa Betrayed》之內容。



    他很早就想出版台灣歷史書稿,但1950年代因麥卡錫主義氣氛下遭到婉拒。直到1964年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影響下,美國的中國政策走向「棄蔣」,朝承認共產中國方向發展時,情況才改變。1964年8月他寄書稿給費正清教授,同年10月獲其推薦給Houghton-Miff lin社出版。



    本書成為美國社會中國政策辯論,在親蔣、親共之外,支持台灣獨立之第三種聲音,且最具影響力的一書。



    其他的原稿,因未得到推薦,只好另覓他途。他將第一部分再拆成兩部尋求出版,一是《Frontier Island: Formosan History and the Separatist Tradition》(邊境之島:台灣歷史與分離主義者的傳統),另外是《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Rule Movement, 1895-1945》(台灣:認可的革命與自治運動)。



    直到1974年,《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因獲得基金會貸款協助,才由夏威夷大學出版。但《邊境之島》一書,最終卻未能如願出版,稿本目前收藏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與沖繩縣公文書館中。



    他最後出版的書是198 6年《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面對危機的台灣》)。本書可說是他前述台灣歷史書稿的摘要本,述說台灣形成獨立的主體與文化之發展過程,及冷戰時代台灣的現狀和面臨一波一波的國際危機,主張台灣應脫離中國的控制,成為獨立的國家。本書隨即成為海外台裔美國人及其第二代認識台灣的基本教材。1988年最初譯本由高雄「新台政論」出版,但旋被查禁,後來吳昱輝先生等再譯,2007年前衛重新出版。



    葛超智終身未婚,七十歲後患心臟病,1987年加裝機器以助心跳,後移住夏威夷的老人療養院。據說就算晚年記憶逐漸退化之際,只要有人向他提起蔣介石或陳儀,他依舊會激動地痛斥他們的罪行。1991年夏天,在病床上接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工作小組訪問,這是他生前與台灣最後的接觸。



    1992年8月病逝檀香山。1999年2月28日,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首度公開展示他有關台灣的資料,國人得以重新認識他。



    三、中國政策辯論之第三種聲音



    葛超智最主要影響並非在政治上,而是著作所產生的思想啟蒙。因他待過台灣,對台灣有極深的感情。經二二八事件後,這種感情使他將時代的衝擊與生命的挫折化為著作,想導正美國扭曲的中國政策與畸形思維,留下歷史的是非,為台灣人發聲。本書出版過程,正反映出美國此一政治問題。



    二次大戰以來,在赫爾利事件與中國遊說團影響下,美國國內美中關係之議論,即被扭曲成以支持蔣介石與否,作為衡量是否支持對抗「赤禍」之標準。在歷經1948年對蔣經援大辯論、1949年中國赤化的挫折後,到了1950年代中國問題更發展成麥卡錫主義迫害風潮,葛超智也是受害者之一。但到了1960年代以後,承認赤色中國一派逐漸占上風。在此背景下,開始出現第三種聲音,即美國不應該支持獨裁政權,無論是共產黨或國民黨,應該支持台灣人建立國家,這才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與立國精神最正確的抉擇。



    第三種聲音透過小說與歷史影響開來。小說有1953年VernSneider的《A Pail of Oyster》,歷史著作則是本書。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描述在國民黨專制獨裁下台灣人遭受的壓迫與困境。它們都凸顯與強調「異質性(alien)」的問題,也就是具民主自由精神的美國人與好壓迫獨裁主義的國民黨「中國人」,在本質上與道德價值上有根本的不同,不僅如此,統治者國民黨「中國人」與被統治的「台灣人」也是相互異質性的存在,而「台灣人」才是與美國人擁有共同的價值,藉以喚起美國人不應支持殘暴獨裁的國民黨,以導正扭曲的中國政策思維。



    這種「異質性(alien)」,可說是本書論述的特徵。就結論而言,葛超智認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被敗德無能的國民黨統治必然的結果,同時也是國民黨失去中國最主要原因,他透過此書揭露蔣介石政府的不仁不義,認為國民黨與台灣人是分屬不同文化與道德價值的族群,美國不應該支持敗德的國民黨,應該對嚮往民主與人權台灣人負起道義的責任,支持台灣人建立的國家。



    本書指出國民黨政府道德腐敗之例實不勝枚舉,舉其顯著者如第五章以「奸商政府」為標題,敘述國民黨官員各種貪婪的醜態,宛如奸商政府般處處剝削人民,這是造成二二八事件的根本原因。第八章用「詐騙集團」批判國民黨假中國善後救濟總署之名,挪用聯合國五億美元救濟物資近五分之二做為行政管理費。第十一章指出官員勒索、索賄與敲詐情形層出不窮遍及全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關鎮壓情形,指出國民黨官員殘暴不仁屠殺台灣民眾的經過。



    透過這些內容希望喚起美國人認識國民黨政府的本質,同情台灣人的遭遇,以作出正確的政治決定,這是作者期待本書對美國社會大眾產生的影響。



    四、葛超智的史觀本書不只是歷史事實的論述,葛超智更建構台灣史之「海洋史觀」,作為第三種聲音的理論基礎。其海洋史觀可說即是「台灣獨立」的史觀,他認為台灣的歷史,就是台灣在形成獨自歷史、文化與價值的發展過程。



    他區別「Formosa(福爾摩沙)」與「Ta iwa n(台灣)」之不同,來表現其海洋史觀。認為「台灣」一詞是大陸觀點,大陸人的稱呼;而「福爾摩沙」則是海洋觀點,是航海民族的稱呼。雖然1950年代以後,美國官方已以「Taiwan」替代「Formosa」,但他早期著作都以「Formosa」稱呼台灣,以凸顯其「海洋史觀」。



    他以「邊境(Frontier)理論」解釋台灣歷史的發展。「邊境」是「文明與野蠻」接觸邊界之意,大意是歐洲移民,當初為了逃避母國之難而移民美國,他們與原住民混血,開創了適應新天地生活的全新文化,成立了與母國不同性質的文化社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個人主義與民主主義。這種結果使美國人不是歐洲人,美國文化也不是歐洲文化。與歐洲的專制政權相比,美國獨立具有強有力的道德價值。他認為台灣歷史發展如同美國,在混血與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台灣人已不同於中國人,同時也逐漸發展不同於中國的台灣文化。而其邊境概念更含有世界史意涵。他認為在太平洋島環上的台灣,是大陸國家與海洋國家利益的重疊點與衝突點。從大航海時代到近代帝國主義時代,乃至於戰後到現代,台灣都是東西方國家利益的重疊點與衝突點。美國國務院常視台灣問題為大陸問題。但從歷史或從美國國家利益來看,他認為這是最不智也是錯誤的認識,台灣問題就是海洋問題,國務院錯誤的認知埋下了戰後東亞不安與衝突的因素。他的台灣史著作正是在這種「台灣自我的歷史意識」與「世界史的定位」的思維下展開。這些觀念主要表現在前述他第一部台灣史著作中,但在本書中的「導言」與第一、二章中,仍可略知其梗概。



    五、結語



    本書主要在論述台灣戰後的問題與悲劇,實出自統治者之惡與墮落。如本書各章節中提到的國民黨官員上上下下醜陋的敗德行為,才是造成台灣悲劇的主因。第十四章中再舉3月10日蔣介石南京談話,葛超智指出那不是給台灣人聽,蔣才不管台灣人怎麼想,而是要為自己留下歷史紀錄,直指蔣的虛偽。藉此告訴讀者,歷史如果無法戳破當權者之狡詐虛偽,那麼人民永遠遭到蒙騙,歷史的悲劇將永無終止。



    本書註釋雖少,但這並不代表本書缺乏實證基礎。本書是根據葛超智過去的工作報告,外國人以及台灣友人等等資料所構成,這些原始資料可在美國機密檔案、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日本琉球大學、沖繩縣公文書館與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文獻中心等館藏資料中找到。部分資料甚至已由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出版,如《葛超智先生相關書信集》、《葛超智先生文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台活動資料集》。這些資料內容往往與中文官方記載南轅北轍,國民黨所欲抹煞與掩蓋的事實,正是構成本書歷史事實主要的部分。



    本書雖成於五十年之前,但本書論述之廣,影響之大,觸及問題之深,是當今著作中,少有能與之比擬。經五十年再讀之,戰後歷史猶歷歷在目,躍然於紙上,處處觸動吾人對歷史公平正義之憤慨。但更希望本書的重譯校註不只超越當時作者的認識,也希望與讀者一起重構對台灣戰後史的認識。若此點能有助於讀者,那麼可說這是重譯校註群最大之榮幸。



    蘇瑤崇

    2014年2月



















    編/譯者:詹麗茹、柯翠園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49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葛超智




  • 譯者:詹麗茹、柯翠園








  • 出版社:台教會




  • 出版日:2014/4/11








  • ISBN:978986811996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金石堂,e-coupon,愛書人專區,金石堂營業時間,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門市,網路書店金石堂,金石堂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地址,台北市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新北市圖書館,三民書局,高雄市立圖書館,

二手書,新北市立圖書館,敦煌書局,市立圖書館,電子書,暢銷書排行榜,本月暢銷書排行榜,本周暢銷書排行榜






5213C1F5F2C1C0F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思特力屋特賣 的頭像
    小思特力屋特賣

    特力屋特價

    小思特力屋特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